咨询电话

17861215696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怎祥预防变质银耳中毒

怎祥预防变质银耳中毒

更新时间:2020-11-19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708

银耳,也称白木耳,是真菌的一种,生长在枯死或半枯死的栓皮标等树上,现在可以用段木、木屑、蔗渣等进行人工栽培,产量大幅度增长,食用、药用已着普及。银耳白色、技黄色,半透明,富于胶质,是重要的滋养品及餐桌美味佳肴。

近年来,由于银耳的生产和食用范围扩大,食用变质银耳的中毒事件屡有发生,已到了应当引起重视的时候了。过去有人认为,变质银耳中毒是由一种叫雪腐镰刀菌的霉菌毒素所引起,后来经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几年的努力,认为变质银耳中毒是由酵米面黄杆菌毒素所造成。

他们从变质银耳中分离出了酵米面黄杆菌,并测出大量的酵米面黄杆菌毒素A。酵米面黄杆菌中毒是一种发病快,病死率高的细菌毒素型食物中毒。中毒者开始上腹部不适,继而呕吐、腹泻、头痛、全身乏力,体温一般不高。重者出现肝肿大、黄痘、腹水、抽搐、血尿等肝、肾严重受损症状,后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
预防变质银耳中毒,就家庭和个人而言,要学会识别变质银耳,烹调前应逐朵进行检查。一般来说,变质银耳外观菌片失去正常光泽及弹性、发粘、不成形,有酸臭味,基底部出现轻度腐烂。其次,在贮存银耳过程中,要经常拿出来进行日晒,发现变质应予抛弃深埋。

据试验,日晒有良好的去除银耳中酵米面黄杆菌毒素的作用,去毒率达90%以上。但这仅仅是试验,其实际应用还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论证。因此,见到变质银耳须毫不足惜地摈弃,不要食用。湖村为预防食用变质银耳中毒,有关生产、研究及食品卫生部门,应继续研究用于银耳生产现场的消毒措施和去毒方法,制定出银耳食品的卫生标准,加强银耳食用方面的科普教育和预防中毒教育,同时要严格银耳裁培技术,并开展对银耳食品的商品监测。

Baidu
map